吴元奇

时间: 2017-11-23 点击次数:次 作者:


吴元奇

硕士研究生导师

职称:副教授

性别:

学历学位:博士研究生

毕业院校及时间:2001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

邮箱:wuyuanqi@hotmail.com

学习及工作经历:

简介:吴元奇,男,博士,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2006.03至今 在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工作,任副教授,主要承担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《数量遗传学》和农学类本科专业必修课《生物统计学》、《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》的教学任务、以及青贮青饲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。主持完成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,作为主研人员参加973项目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,作为主研人员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1个、杂交玉米新品种10余个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20余人。

研究领域:玉米遗传育种、数量遗传

近5年科研情况:

主持课题:

1.南方青贮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与推广,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,2018-2020

2.西南地区优质高产饲草玉米品种筛选与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,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,2016-2020

3.3份白玉米矮生新材料的遗传鉴定及其育种潜势初探,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,2017-2019

论文:

空间效应模型在青贮玉米新品系评比试验中的应用.四川农业大学学报.2020, 38(2):121-126(通讯作者)

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回顾.玉米科学.2020, 28(1):1-8(12)

野生薏苡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饲用前景、进展与存在问题.草业科学.2019, 36(10):2369-2646(7)

Metabolite profiling and genome‐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reveal response mechanisms of phosphorus deficiency in maize seedling. PLANT JOURNAL. 2019, 97( 5):947-969(11)

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changes affect cucumber sex expression by different epigenetic regulations. BMC PLANT BIOLOGY. 2018, 18:268(9)

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and functional divergence of the LFK gene famil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pathway of land plants. HEREDITY. 2017.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37-0(2,共同第1)

专著

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:

QTL mapping for resistance of maize to grey leaf spot.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. 2017, 10:1-10(11)

The effect of different genome and cytoplasm on meiotic pairing in maize newly synthetic polyploids.EUPHYTICA. 2016, 207(3):593-603(10)

1.四川近十年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状况.作物学报,2016-03-28 11:16(第4作者)

2.新型饲草玉淇淋58的性状、遗传及饲草潜力.草业学报,2015-04-20(第10作者)

3.不同休眠玉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测定和分析.草业学报,2015-12-20(第1作者)

4.渍水对四川小麦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.应用生态学报,2015-04-15(第1作者)

5.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稳定性分析.中国农业大学学报,2014-02-15(第3作者)

6.西南地区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分布及遗传多样性.草业学报,2013-08-20(第1作者)

7.不同施药模式对小麦产量、品质及效益的影响.麦类作物学报,2012-01-15(第6作者)

8.玉米种质资源对灰斑病的抗性评价.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,2011-08-18 (第4作者)

9.农杆菌介导的辽宁碱蓬胆碱单氧化酶基因CMO转化烟草提高抗氧化胁迫的研究.中国农学通报,2010-08-05期(第3作者)

10.四川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稳定性.作物学报, 2010年第11期(共同第1作者)

11.Effect of high-molecular-weight glutenin allele, Glu-B1d, from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on wheat quality parameters and dry, white Chinese noodle-making quality. Crop & Pasture Sciences, 2010, 61: 310-320(第3作者)

12.棉花黄萎病菌与品种互作的格局分析.棉花学报, 2009年第6期(第1作者)

13.玉米丝裂病发生的数量遗传分析.中国农业科学, 2008年第8期(第6作者)

14.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,中国农学通报, 2008年第3期(第3作者)

15.玉米籽粒铁含量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.华北农学报, 2007年第6期(第4作者)

16.再论杨允奎估算特殊配合力效应的简便方法.四川农业大学学报, 2006年第2期(第1作者)

17.作物稳定性研究进展.四川农业大学学报, 2005年第4期(第1作者)

18.转基因水稻恢复系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.湛江海洋大学学报, 2005年第6期(第3作者)

19.不同播期早籼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及主成分分析.广东农业科学, 2005年第3期(通讯作者)

20.不同产量潜力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充实期的生理活性.作物学报, 2005年第5期(第2作者)

21.分期播种对早籼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.四川农业大学学报, 2004年第4期(第2作者)

22.综合产量、品质和抗虫性评价转基因抗虫棉方法探讨.四川农业大学学报, 2004年第3期(第1作者)

23.梯度分析在稻米外观品质评价中的应用.四川农业大学学报, 2003年第3期(通讯作者)

27.棉花黄萎病菌与品种的互作研究.浙江大学学报(农业与生命科学版), 2003年第1期(第1作者)

24.对应分析在水稻区域试验中的应用初步.生物数学学报, 2002年第4期(第1作者)

25.聚类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论及结果比较.湛江海洋大学学报, 2002年第1期(第1作者)

26.浙江仙居风景区景观格局与旅游价值的关系.山地学报, 2001年第3期(第3作者)

28.结合抗虫性评价转基因抗虫棉方法探讨.棉花学报, 2001年第3期(第1作者)

29.运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区域试验.湛江海洋大学学报, 1999年第4期(唯一作者)

30.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.沈阳农业大学学报, 1998年第4期(第1作者)

31.甘蔗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的研究.湛江海洋大学学报, 1998年第3期(第3作者)

32.应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水稻种子活力.四川农业大学学报, 1998年第2期(唯一作者)

33.不育胞质对水稻杂种种子活力的效应初探.湛江海洋大学学报, 1997年第2期(第1作者)

34.水稻亚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探讨.四川农业大学学报, 1995年第3期(第2作者)

品种选育:

荣玉青贮1号(2018国审,排位5),金荣青贮一号(2019国审,排位1),金荣青贮一号(2020国审,排位2)

曾获荣誉:

1.饲草玉米种质资源的发掘、创新和育种利用,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,2018.05,排序第5

2.优质高产餐型杂交稻新组合博II优15的选育与应用,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,2006.05,排序第6

3.优质高产餐型杂交稻新组合博II优15的选育与应用,湛江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2005.06,排序第5

4.水稻浅沟渗灌节水高产综合栽培技术,湛江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2004.06,排序第4

 

上一篇:林海建

下一篇:没有了